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

自動控制(Automatic Control)概論-2

繼續來談談『自動控制』理論吧...

『控制』這個概念來自於人們想要達到目的的欲望,進而達到自動化來取代人力的終極目標。
簡單的來說,當人們發現自然或機器運行的某種規律之後,便可以利用控制的法則來使機器或過程自動達到人們所需。
因此這門學問就需要比較繁雜的數學與邏輯,來精準的描述一個系統的行為,進而進行控制。

常見的基本兩種控制系統以如前一篇所述,在這裡就不再贅述。
這篇來談談其他不同種類的系統型態,以及設計控制系統的一般流程。

如前一篇所提,系統除了有開迴路(Open-loop,即Feedforward Control)與閉迴路(Closed-loop,即Feedback Control)以外,還可以分成

線性(Linear)與非線性(Nonlinear)系統:
當兩變量的關係為一次方的函數時,我們稱之為『線性』。
如不是線性關係,就統統稱為『非線性』。
線性系統在數學上的推導比非線性系統簡單很多,因此目前許多控制理論都建立在線性系統上面。
而當我們面對系統的非線性行為時,也往往會將其線性化之後再來做後續處理。

時變(Time-Varying)與非時變(Time-Invariant)系統:
如果系統的參數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,那麼我們稱這類系統為『非時變系統』。
如果系統的參數會隨著時間改變,則是『時變系統』。
大多數的系統都是『時變系統』,舉例來說,飛彈的質量會隨著燃料的使用慢慢減少,因此設計飛彈的控制系統就要以『時變系統』來處理。
也因此,時變線性系統的控制要比非時變系統要來得複雜很多。

連續(Continuous)與離散(Discrete)系統:
連續系統與離散系統的差別在於訊號與時間的關係。
連續系統的訊號是連續的;換句話說,在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有一個相對應的該訊號。
然而離散系統則是間斷的;在取樣時間(sample-time)中間的某一點是沒有相對應的資訊的。
雖然目前控制理論還是以連續系統來作為出發點,但是實際上大多數系統仍然仰賴離散訊號的擷取以及電腦的運算。雖然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轉換關係,但是當我們在討論理論與處理實驗數據時,仍然要小心這兩者的差別。

最後,我們在進行系統自動化控制時,通常會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系統的建立:
首先是決定並建立模型,在模型當中以數學描述對應的關係。
這部份就是前一篇所說的『系統辨識』(System Identification)。
然後進行系統的分析並且設計控制器。
這部份則是依據不同的控制理論與法則來對整個系統進行控制,以達到預期的控制效果。
最後階段是對整個系統進行測試,往往在這個部份會發現許多數學模型與真實系統不相吻合的地方,而這些誤差也往往會造成整個系統超出預期的反應。
這時就要做出調整或是重新進行一次系統識別與系統分析設計。

實際上沒有一個數學模型能完全完整的描述一個系統,環境中有許多誤差與干擾,
因此如何讓系統快速精準又穩定的達到目標,就是自動控制工程師所面臨的最大課題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